您当前位置: 南顺网络>> 官方资讯
  • 《绝地求生》红头巾飙至8367元,游戏中的天价皮肤是怎样炼成的?

    一直以来,《绝地求生》中的绝版服装——红头巾的价格就一直居高不下。 9 月底就已经升到了 6000 元+的成交价,而 11 月 19 日更是以8367. 88 元的价格成交了一条,价格高的令人咂舌。要知道,在《绝地求生》最开始发售的时候,红头巾只要 100 元一条,而随着游戏的逐渐火爆,红头巾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极具暴增, 8 月份超过 4000 元, 9 月份超过 6000 元,到了 11 月份更是超过了 8000 元,目前,在Steam上,有 18 个红头巾正在出售中,最低价7641. 9 元,而有约 11580 人正在求购,在如此供需情况下,红头巾价格破万想必只是时间问题。从发售之初的 100 元涨至现在的 8000 多元,《绝地求生》的红头巾已然成为游戏中的天价爆款。而在游戏领域,《绝地求生》的红头巾只是天价爆款道具之一,早前的《王者荣耀》一款名为“引擎之心”的皮肤一天就能让腾讯有1. 5 亿的进账,更何况是《LOL》、《CS:GO》等游戏中一些稀有天价皮肤,更是让玩家趋之若鹜。这不禁让人怀疑玩家玩的是变装游戏的同时,更加好奇游戏中的天价皮肤是怎样炼成的?游戏中的天价皮肤是怎样炼成的?游戏中的皮肤往往集中在武器的皮肤、人物的模型、装备等,这些皮肤往往是没有加成的皮肤,也不太会像改变装备属性那样影响游戏的平衡性,同时,皮肤还是很容易让玩家满足,并愿意为之花钱的东西。不过,随着游戏种类的增多以及玩家需求的多样性,久而久之,皮肤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属性,这种属性可以是满足玩家炫耀心理的,也可以是标榜与众不同的展示功能的体现。尤其是一些几千上万的游戏皮肤,更是被赋予了游戏之外的属性。那么,皮肤真的就那么贵吗?影响一款皮肤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好看的天价皮肤是怎样炼成的呢?文创资讯认为,影响一款皮肤能否成为爆款的因素很多,有一开始就被设定成为爆款的皮肤,也有虽然并非天价却被玩家广为喜爱的皮肤,而纵观这些皮肤,均与皮肤的质量、稀有程度、升值空间及皮肤所对应的文化因素息息相关。首先,皮肤的质量。对大多数玩家来说,皮肤质量是选择购买皮肤的前提条件,而皮肤质量主要体现在模型、特效两个方面,这也是玩家选择购买的重要因素,所以好看是一方面,能否带有一些属性加成更为重要,当然,带有额外属性的皮肤价格会更高一些。不过,为了平衡游戏性,游戏厂商还是会出一些无特效的皮肤。尽管如此,皮肤质量是决定一款皮肤价值的关键因素,而特效是影响其能否成为天价的核心因素。其次,皮肤的稀有程度。物依稀为贵,游戏中的皮肤更是如此,即便是这个超级稀有的皮肤没有特效,模型也不好,但就是稀有,这就不妨碍它能卖出个好价钱,如各种年度限定、周年盛典、从未开卖的皮肤,只要是九级稀有的皮肤,就能让玩家趋之若鹜,而拥有这一皮肤的账号价值也能翻倍,就像小炮的粉色萝莉,其本身并不是很好,但由于稀缺,所以很贵。可见,稀有度也是决定一款皮肤价值的重要因素。第三,皮肤的升值空间。这对于稀有程度极高的皮肤来说,其升值空间一般都很大,如莲花之令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远超一款皮肤应有的价值,原因就在于其稀有因素极高,这也就像《绝地求生》的红头巾,稀有度高,也就不断升值,且升值空间也是十分可观。第四,皮肤所对应的文化差异。由于游戏的服务器不同,每个服务器所处的文化环境也不一样,其影响的皮肤价值也就各不相同。如在一些服务器中,没有所谓的新年限定,一些在国服被限定的皮肤在那些服务器中或许就是烂大街的产品,所以,游戏所处的服务器及文化不同,皮肤的价值也不尽相同,或者还会差别甚大。当然,除此之外,游戏厂商为了让一些皮肤更加好销售,还会对皮肤进行限定,限定分级、限定属性、限定获取途径等,尤其是现如今游戏还承载了部分社交属性,很多皮肤的设计和卖点就会基于玩家的社交和炫耀需求进行设定,这也导致了爆款手游中的一些皮肤即便不是限定款,也能够通过走量成为爆款。现如今,收集皮肤已经从玩家的一种信仰逐渐演变为炫耀和社交的工具,可以满足玩家需求的爆款皮肤也是越来越多,即便是没有任何属性加成的皮肤,也能让不少玩家拥有专属自己的信心,这也就是一款皮肤能够为玩家带来的终极属性,也正是这一属性,造就了一个个天价爆款的出现。想成为爆款皮肤?还需要与时俱进皮肤易得,但天价爆款皮肤难得。这种一“肤”难得的现状,让不少游戏厂商纷纷绞尽脑汁想要从皮肤上赚一笔。文创资讯认为,即便已知一些天价爆款皮肤是怎样炼成的了,但是,游戏厂商还需要与时俱进,随时把握玩家及市场心态,把握好皮肤的尺度及最终目的。现如今,皮肤可以有两种分类,一种是“时装”,一种是“装备”,前者侧重是否是否,后者则强调属性是否足够厉害,所以,无论何种皮肤,都需要游戏厂商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游戏群体及其心理需求,并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皮肤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爆款或天价皮肤。首先,看似无害的皮肤更得把握玩家心理。没有属性加成,玩家为什么要买这款皮肤?炫酷好看的同时,满足玩家的心理需求极为重要。对于一些没有属性的皮肤无,在设计的过程中,更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及玩家喜好进行设计,一旦出现爆款,既可以迅速复制出类似风格的皮肤,也可以将皮肤列为稀有状态,无论走爆款还是走天价路线,都要求游戏厂商及设计师能够及时把握住玩家喜好及市场的风向标,确定皮肤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其次,有属性加成的皮肤更要把握好游戏平衡性尺度。一款皮肤如果带有属性加成,必然对游戏平衡性产生影响,此时就需要游戏厂商合理把握这款皮肤属性加成的尺度,避免过于影响平衡性,引起玩家反感。此外,一款皮肤想要成为爆款与游戏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密切相关,就像《绝地求生》、《LOL》、《dota2》、《王者荣耀》等通过皮肤来获得收益一样,任何想要通过皮肤收益的游戏厂商,都需要先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游戏产品做好,此后才有更多可能通过皮肤来获得收益,并能够收获更加长远的收益。

  • 阿里3分钟破100亿,AliExpress 给了出海电商哪些启示

    3 分 01 秒, 100 亿!13 点 09 分 49 秒, 1207 亿!超过 2016 年双 11 全天成交额!11 月 11 日,共完成交易额 1682 亿!我们不得不感叹淘宝双 11 强劲的增长动力和阿里巴巴经济体不竭的活力。作为双十一的首倡者,阿里巴巴CEO张勇曾提到:淘宝从 2009 年的一个想法变成 2017 年的“中国现象,全球共振”,可以说我们从双十一看到了全球所有的商业力量,在科技、大数据驱动下完成的一次全球大协同,也是世界的中国现象。今天主要想聊聊双十一的重要一员,国际版淘宝——AliExpress 截至北京时间19:50,全球速卖通双 11 销售额再度爬升,支付订单数突破 1000 万!AliExpress 隶属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 2011 年,研发团队决定启动这个移动应用项目,目的是改善零售行业中销售者和购买者的整个购物体验。AliExpress 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在用户的需求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购物。2014 年首次参与“双11”大促的速卖通,当日订单量超过 680 万。2015 年狂欢 24 小时,数据显示(截至美国时间 2015 年 11 月 11 日 24 时),出口共产生 2124 万笔订单,创历史最高记录,覆盖到 214 个国家和地区,无线成交占比达到40%;2016 年“双11”,全球速卖通以 3577 万笔订单刷新纪录,其中超过万笔订单的店铺有 366 个,最高成交量是一金牌卖家,订单总量高达 88523 笔;AliExpress 成功的成功之路值得出海电商学习,接下来我们来分解一下他们的营销策略。本地化移动应用想要征服国际市场,就必须确保所有用户都能以其本土语言接收信息。AliExpress 的本地化覆盖近 20 种语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土耳其语、印尼语、泰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希伯来语、韩语、波兰语、荷兰语、阿拉伯语、越南语、日本和乌克兰语等。此外,用户可以使用欧元、美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日元、英镑、俄罗斯卢布和瑞典克朗等货币进行购买交易。如果你的应用也是面向世界的,那你势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做本地化,这是对海外市场用户最基本的保障。用户推荐AliExpress 初期的用户都是老粉,经常会在网页端购买商品。基于这个现状,AliExpress 的市场运营团队采用的推广策略之一是,鼓励老粉儿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移动版,每拉到一个新用户,AliExpress 就会奖励该老用户一些购物优惠券。这种“老带新”的推广方式既省钱又省力,现在已经被很多 App 延续使用,效果一直不错。毕竟核心思路是打“双赢”的牌,必须屡试不爽。海外移动市场在《应用经济预测》中一些关于移动应用未来的预测还是很有看头的,特别是对于中国市场。阿里巴巴集团 2017 年 3 月份和 2016 年财务业绩报告高调证明了整个集团在移动行业获得巨大成功。你可能会说:中国零售商在自己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并不算是奇迹。但阿里赢就赢在海外移动市场的扩张。确定了美国的胜利后,AliExpress 还相继征服了其他新兴市场,如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俄罗斯。这些成果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就是移动扩张。App Store推荐鸡和鸡蛋的死循环也存在于移动应用。哪种方式能带来更多客户?扎实地运营更重要还是上谷歌或者苹果的应用商店推荐更有效?上个月 Google Play 商店发布了新版本,新增安卓卓越奖(Android Excellence)推荐专栏。专栏内的应用和游戏都是由编辑们精心挑选的。应用商店的推荐是绝佳的产品曝光机会,带来的自然流量是令所有开发者都忍不住垂涎的。近期安卓卓越奖(Android Excellence)的官方博客放出消息,AliExpress 是第一个被选为安卓卓越奖的应用。吃瓜群众只能膜拜“了不起的AliExpress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的推荐是一块肥肉,但竞争太大,目前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都有自己的搜索营销,针对其作出搜索竞价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得词在这方面有相当经验,海外获量数据较好,同时转化率也很高。保护数据安全在零售帝国,处理客户的大量数据时,想要保证所有的信息远离欺诈性攻击非常不易。对于这个难题,阿里在官方网站开设专门的页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案例以及给用户的建议,严防钱财被骗。除此之外,他们还建议客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最好是寻求帮助,并立即联系客户支持部门。如果你的应用也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那么一定要竭尽全力保护数据安全。以上就是国际版淘宝——AliExpress 的成功策略分析,你学到了吗?

  • “守旧”的香港年轻人与他们看不懂的支付宝

    不久前香港媒体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称支付宝是“伪先进”,而信用卡才是最先进的消费途径,并表示它连八达通都不如,八达通是可以跟信用卡挂钩,自动充值的,每日上限 250 港币。支付宝却必须预先充值,有钱才能用,没有钱的话就无法使用。并表示“因为你是有信用的人,你被信任。” 所以,“有信用的上等人,不用支付宝”。这一番话引发不少大陆网友的反驳与群嘲。为什么有些香港人会看不懂支付宝?一方面当然是智能手机的生态环境所限,香港没有本土的手机厂商巨头,香港人所用的手机基本上是iPhone与三星以及索尼等品牌,而大陆的互联网巨头的势力范围基本上没有进入到香港。当然,微信支付宝在香港还是有点知名度。但总体来看,香港人意识不到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与产品功能布局。另一方面,我们知道,移动支付在日本与美国都很发达,苹果有Apple Pay,是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日本在功能机时代就已经用手机支付了,对外来支付方式的接受度也非常高,如今在东京银座的商场,在成田机场、在7-11、罗森、全家便利店以及日本的出租车公司,都已经接入了支付宝,在欧洲,目前有 12 个国家都已经接入了支付宝。全球来看,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按照香港媒体这个作者的逻辑,难道香港的信用卡是最先进的,日本美国手机支付的方式是落后于香港的信用卡?事实上,看不懂依然无脑黑的背后,这也与香港本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息息相关,香港没有本土互联网巨头,也没有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先天环境。整体创业氛围偏向于传统行业,资本会将钱撒向房地产金融等香港的主流行业,而不是当前新兴产业、IT行业或者颠覆式创新的技术领域。而在香港也几乎没有叫得出名字互联网与IT新型技术类公司与产品,整个香港市场已经被Google、Facebook、微软、苹果们集体攻陷,香港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是Whatsapp, Facebook, Instagram,本土研发的产品有openrice、高登、各大银行网站、新闻网站等。这很难算的上是互联网公司也不具备代表性。而内地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移动支付、O2O、共享经济、知识社群、AI与VR/AR等领域的发展,已经不是香港所能比肩。而本土的互联网巨头对于互联网思维与意识的培育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在国内,由于BAT等巨头由于竞争关系,不断在各领域砸重金扶持独角兽,导致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与产品在不断在创新,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但香港由于本土互联网品牌与巨头的丧失,也导致当地人眼界与格局相对会更为狭隘,因为它没有见过移动互联网一路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也因此对变化丧失了敏感性。比如说如果说到信用与提前透支,支付宝有“蚂蚁花呗”的消费信贷产品,它根据消费者的网购情况、支付习惯、信用风险等综合考虑,通过大数据并结合风控模型,授予用户一定的消费额度,这本身就是一种信用消费,而支付宝本身也是可以绑定信用卡消费的。但是这位作者由于在见识与思维上的狭隘,未必能够认识到这一层。而这个作者还提到的一点是手机的体积比卡大得多,一个人能带手机出街,为什么就不能带一张卡出街?在这里它的逻辑是以体积大小来衡量方便性,而不是从必要性角度,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它可以不带手机出街,只带一张卡就可以了。这背后其实与香港人本身的传统商业构建有关,八达通垄断了香港人的交通出行与支付消费,他们过去几十年的商业环境的运转是依赖于此,人们习以为常也非常方便自然不会去想着要去颠覆或者改变。另一方面,也跟香港的当地的经济基础与地域环境相关,香港的商业基础早早就发展的非常成熟了,原有金融业、零售、物流等产业结构已经非常稳固,地小人多,从铜锣湾、尖沙咀到旺角,都是 1 小时生活圈, 24 小时便利店与购物广场遍布,出门购物、消费等一切都相对比较方便。但实体经济过于发达以及商业设施密集这就让电子商务很难发展起来,因为电子商务的连接属性是需要搬东运西,调剂各地域经济发展与用户需求的不平衡,而香港人力成本高,店面普遍较小,他们不太愿意把业务迁移到互联网上。而电子商务与支付体系的发展是互相推动的,电子商务发展不起来往往就导致移动支付落后。而在今天,移动支付的背后连接的是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连接线下实体消费娱乐的生态系统。但对应到香港的现状,也与地域环境与教育环境相关,香港有 800 万人,对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 800 万人足够生存,但在互联网行业, 800 万用户不能做到足够的影响力与规模,由于互联网天生讲究用户规模效应,依靠海量用户来颠覆原有产业链来获取利益快速增长,这需要一个庞大的本土市场与用户规模作为主战场与依附,香港欠缺这样的基础。另外,在教育领域,香港偏向于工商管理与金融、法律建筑等学科,而不是IT软件专业领域。有业内人士谈到,香港的大学里商科和法律专业录取分数最高,信息工程之类的专业则几乎垫底。在香港,医生、律师和金融从业者是社会认同度最高的职业,而IT界的专业人才,大多都投身于金融机构的后台领域,因为那里会有一份不错的薪水,这导致互联网人才的缺乏。而有人发现,香港每年拿得出手的软件工程师寥寥可数,而建筑的土木工程师就很多,而且很多去了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计算机人才更多以及薪资与发展前途更好,所以也有香港本土IT公司把研发部门迁入内地而在其本土保留解决方案与销售等非研发部门,例如汇丰银行的软件开发部门设了分公司在广州。互联网软件人才缺乏,对互联网产品的了解与深度自然与中美的差距越来越大。从现成社会结构来看,香港中产阶层壮大导致社会形成稳固的锤纺型结构,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导致香港对新生事物接受速度变慢。他们对香港现有的商业模式、社会规则很认同,对互联网创业与创新的认识不深。吴晓波曾经说过:“一个喜欢大资本的城市,和一个必须以破坏、创新为主的互联网公司,有一种天然的冲突。”这话其实对应到香港也一样成立。当一个社会的商业金融与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时候,往往会压制创新创业的活力,并且抬高创业的成本。说到底,这一番“仇恨中带着无奈但又放不下优越感”的酸腐言论,背后事实上也反应了部分香港人的焦虑以及对其前途的担忧。毕竟,过去的穷邻居,摇身一变成了在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存在,让其心底很不是滋味。不过,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它在香港一个相对权威而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媒体上刊登出来,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香港媒体的守旧以及对大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不安。当然,这也与该媒体属性相关,用煽动性语言迎合市民情绪,补捉大众心理,往往又是其惯常伎俩,在知乎上,有人问,香港和台湾的媒体,为何这样喜欢负面描写大陆人?有人回答,港台媒体卖的就是情绪,只是你不喜欢他卖的这种情绪而已。而“香港有信用的上等人不用支付宝”这类言辞迎合了或许能迎合一些香港人的心理现状——恐惧。而在阿里之外,香港人不可能不认识在香港上市的腾讯——目前已经是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并且已经超越了Facebook。但香港本土的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记得程苓峰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到这么一句:“过去那一代香港人是看过世界的,今天香港的年轻人就只看过香港。”放到今天来看,可谓一针见血。

  • 为什么有些人做营销的样子那么讨厌?

    “你真的待客户如初恋?”很多人认为,做营销要让用户拿钱,那么......被用户抛来几个厌恶的眼神,甚至被咒骂几句都是正常的,“毕竟,要掏钱的事,谁开心啊!”只是,这么理直气壮理由真的就是合理的?有想过吗?用户不爽,是因为你做营销的样子太讨厌!做营销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会不同。同样是七夕的活动,有的营销在说:“七夕一定要买买买,现在有折扣,不买就等着分手吧。”而有的营销却用另一种方式呈现:“虽然每一个灵魂都是孤独的,但是要懂得珍惜,懂得经营,仪式感(送礼)对爱情的传达很重要。”同样希望你买买买,赤裸裸的节日促销已经不那么惹人喜欢了。然后很多人会认为:“这就是社会化营销和传统销售的区别,软营销才是对的。”真的是这样吗?前阵子,小区里有一个主推天然米、油、盐的小店开张。看上去特别高大上,精致的包装,买米时直接现场碾米打包,只是营销很隐晦,没人知道价格,也没人进去看。一段时间后,他家搞了一个活动,赤裸裸的标上促销价,竟然就这么开始有人围观了,再加上现场碾米的卖点,买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买的卖的都很开心。其实,越来越多人喜欢那种——“只要标记价格,不用去砍价,价格不太贵”的营销。软性营销也不是绝对正确的。-❶-营销怎么做才不那么讨厌呢?大家都说,要待客户如初恋,要跟客户“谈恋爱”。既然营销要走心,那为什么不好好的了解一下心动的过程呢?让人心动的营销,不是说一直强调你有多好,别人错过有多可惜。紧迫感、互动感,如果不是顺应着用户的心理变化,同样也会失效。让每一个动心的变化过程可以环环相扣,才是让人喜欢的营销,戛然而止或跳过必要的环节,都会让人厌恶。逃避去谈价格,迫切的催单直接暴露价格,缺乏过程的引导只销售不互动,开口就是利益有售前没售后,只想用户付钱买买买......做营销的样子那么讨厌,怎么可以转化好呢?那些跟用户心理变化不脱节的营销,一步一步给到用户想要的,姿态自然动心,营销时才讨人喜欢。那用户消费心理是怎么不断变化的呢?用什么连接这些心理过程呢?-❷-过渡感明确彼此在某段关系中的定位,这是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互动的基础。一上来就让对方买单,谁又会喜欢呢?在不同的场景里,用对方能听得进去的语言,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对方——你对于他来说是谁。这个定位是相对的,是可以开始定向互动的。很多人在做营销时,都用一套通用的素材和话术,最终只能靠碰几率来达成转化。过渡感是一种关系定位并定向互动转化的过程,需要综合衡量双方的身份特征,沟通语言,场景适应感,对话方式,互动话题......很多人会认为过渡感不重要,只要一触即发的抢占用户的关注就可以。但是很多营销,即使抢占了关注度,后续的转化也并不那么好。缺失过渡感,对接收的对象而言,根本无法判断接下来交互的是什么,是看过笑过就够了,还是需要有下一步的动作?过渡感,是一种定位彼此确认的过程:① 清晰场合,理解彼此的关系定位② 用适合的沟通方式明确关系③ 定位过程也是一个筛选过程而对立的营销状态就是,突兀的、直接粗暴的转化用户,马上下单,马上签约,马上......对不起,请你先告诉我,你是谁?

  • 移动支付的两极战争

    使用习惯,可能最终会成为决定市场成败的重要因素。在NFC未能成为主流的情况下,举起手机准备支付的消费者,是直接在自己分分钟“盯着”的微信上点开支付,还是先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APP中找到支付宝,再去点击支付按钮?“老板,支付完了,麻烦查收一下。”懂懂笔记在地铁口的报亭买了一份早餐,把刚刚扫完商家二维码的手机揣进兜里。“刷微信还是支付宝?”如今,这句话在很多城市的早餐摊、菜市场,包括连锁超市、快捷酒店甚至五星级宾馆,都是最常听到的一句,很多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使用更为便捷的移动支付。正是因为有了万千个诸如懂懂笔记每天这样普普通通的使用需求,才使得移动支付获得了广大用户群体的认可。滴水成河,无数用户和应用场景成就了这一“新四大发明”的交易量,在过去四年高达 30 多倍的增长——从1. 3 万亿增长到了35. 33 万亿。不仅如此,根据易观咨询的观察和预测,今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升高。在不断增长的数字背后,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是,国内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变成以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为代表的两极战争(两者合计超过市场总量90%)。然而,在不断争夺的过程中,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渐渐地发生了微小的,但高度引发业内重视的变化,那就是支付宝的霸主地位正在被撼动,其市场份额也从六成以上逐渐被蚕食到50%多点儿。根据微信支付团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9 月,微信支付月线下支付次数较去年增长280%,月社交支付次数较去年增长23%。不难看出,微信支付的线下支付增长形势迅猛,与支付宝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双方之间的争夺将变得越来越胶着。与此同时,除了在国内市场持续争夺之外,它们在海外战场也在加紧布局,两极战争愈演愈烈。从八成到五成 支付宝的市场为何锐减二维码和红包,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更让移动支付直接普及到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小孩儿。至于POS机,还没来得及普及,就被移动支付革了命。而支付宝与财付通之间的市场拼争,就发生在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中。随着财付通和支付宝向消费者的逐渐渗透,双方的份额出现了一些变化。懂懂笔记通过观察易观咨询的“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报告”发现,支付宝从去年第四季度的54.1%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53.7%;财付通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7.02%升至今年第二季度的39.12%。要知道,在先发优势明显的移动支付领域,市场份额发生升降都是非常难的事情。虽然财付通只有微增,支付宝也只是微降,但对于它们双方来说都是不能忽视的变化。在数字变化深层,其实是用户争夺方式的变化,腾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拓展财付通的支付场景。不久之前, 12306 也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不过,就在硝烟还没消散的“双十一”战场,同样引发了年内最大规模的移动支付拼夺。血拼一天之后,在 11 月 12 日很多消费者开始在朋友圈晒出今年双十一的账单,“东城区剁手力排名第 6 名”、“朝阳区剁手力排第 1 名”……就在这样一张张账单背后,最开心的莫过于支付宝。仅在 11 日一天,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支付金额就高达 1682 亿(不排除后期没有成交或退款的交易)。虽然双十一是淘宝的主场,但京东以及其他平台的销售额也不容小觑。严格来说,今年是京东参战双十一的第二年,就达到了 1271 亿的交易额,而淘宝用了 9 年时间做到 1682 亿。而京东交易额背后使用更多的则是微信支付,虽然规模不及支付宝,但财付通不只是京东的支付通道,今年双十一《王者荣耀》也做了促销活动,交易额也很可观。有业内分析人士告诉懂懂笔记:“在今年第四季度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变化中,电商将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支付宝作为阿里电商平台的唯一支付通道,也将取得一定的增长。”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目前移动支付的整体格局未变,但支付宝的领先优势正在逐步缩减。要知道就在三年前,支付宝还占据了国内移动支付的近八成份额,如今却只有50%左右。更重要的是,每年第四季度的购物狂欢能够给支付宝带来的“药效”并不长久,在与财付通的角力中,必须有更多有力的方式。

  • ADHUB:双11到双12,如何让流量变成“留量”

    今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高达2539. 7 亿元,同比增长43.55%,巨大的成交额再一次刷新对线上购物的认知。而紧接着的双十二、双旦、春节又将接踵而至,这无疑又将带来流量的集中性爆发以及销售数字的增长。众多品牌商家早已抢占先机布局年末营销大战,以此争夺用户注意力,达到品牌曝光、提高用户粘性的目的。根据星图数据显示,双十一大战中移动端订单占比高达91%,移动端坐实线上引流的营销重镇,商家玩转APP营销,消费 者无时无刻不被各类商品促销信息吸引拔草,移动端几乎成了用户接受广告资讯、挑选商品下单的主战场。新移动营销时代,预售、红包等套路深2017 年预售是双十一标配。在预售助推、各种移动营销的驱动下,双十一当天一开局就暴涨一个小时。今年预售销额同比上涨186%,预售也成为天猫 3 分钟破百亿、 1 小时破 700 亿的关键因素所在。据了解,天猫、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商平台今年的预售战线拉长至一个月左右时间,预测接下来的双十二、双旦等,营销战线将会提前。另外,红包激励是双十一营销的另一特点。阿里平台除了“定金膨胀”规则以外,还有店铺满减红包、平台跨店满减红包以及分享冲榜赢红包、火炬红包等各类红包。复杂的红包形式设定深层次加剧了流量扩散,用激励营销刺激受众参与,能形成高效购买转化,促使流量更具粘性和链接度。在移动端营销助威的强大影响下,预售期间,移动APP跳出的激励广告随处可见。但用户注意力极度分散,如何让移动端广告投放转化更好?投放全链路赋能,让流量变“留量”作为数据智能应用服务商,ADHUB钧云科技认为,一个完整的广告真正落地要在投放周期之前就策划好媒体资源组合策略、创意素材选定、转化路径预估以及落地页面测试多个环节,通过逐层的运营优化最大化流量价值,让流量变“留量”。(1)投放节奏优化广告效果的好坏,投放时间是重要性影响因素,合理有策略的选择时间,根据营销节奏进行的广告投放,对于营销效果的达成具有战略意义。比如双十二,根据双十一预售特点,现阶段已经到预热时间。ADHUB根据双十二活动推广节奏将广告投放分为测试(11.20-24)、调整(11.27-30)、蓄势(12.1~10)、爆发(12.11~13)四个阶段,因时定制投放及投放策略,阶段性做好调整测试和补量预估,不断优化投放定向条件及广告投放运营建议,力求帮助客户最大程度实现品牌曝光和业绩增长目标。(2)媒体策略优化根据ADHUB双十一的客户投放数据看,Hero App展示量在整个双十一MAP营销活动中占比为35.1%;高对标广告主目标客群的垂直类媒体能是广告CTR提升65.9%。对于双十二、双旦等营销节点,ADHUB重磅推出了“首届移动广告联盟双十二年度流量大促”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多种充值返现流量优惠套餐,如行业定向包、最高 5 折优惠套餐包等,以此帮助广告主提前做好媒介策略。(3)创意素材优化创意历史点击率决定广告计划的质量度以及广告预估点击率。ADHUB独有的广告创意素材库可自动化帮助客户进行素材匹配,将广告的点击率增加 2 倍以上。MAP双十一活动期间,开屏及原生信息流、深度激励广告形式投放占比最多,占总体资源的63.8%,因此,ADHUB在双十一年度流量大促活动中也推出了爆款流量组合包,适应对广告形式有特殊要求的客户群体。(4)转化路径优化正常的广告从曝光到最后产品展示要经过多次跳转环节,部分用户在中间环节很容易流失。ADHUB采用Deep Link深度链接技术,让移动广告直达内容页,省去多次跳转环节,减少用户流失,有效提升转化。(5)落地页面优化落地页设计是影响广告转化的最后环节。如果落地页设计不好,用户在点击链接进入页面后就会马上关闭页面,造成跳失率奇高。ADHUB运营团队提供一对一专人服务,从落地页展示、落地页文案以及落地后的转化表单等多重角度帮助客户优化落地页设置,让转化事半功倍。

  • 谷歌翻译悄悄投了条广告,国内竞品中谁该感到紧张?

    11 月 14 号晚上,有不少人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谷歌翻译的广告。广告片的主角是最近很火的欧阳靖,以“城市趣发现”为主题,主要展示了谷歌翻译相机实时翻译的功能。广告片拍的很有套路,让人想起来绝大多数品牌转型 90 后、 95 后市场时会拍的哪种品牌形象片——年轻人、摇滚、滑板、说唱、涂鸦……很多人看到这个广告都有点惊讶,朋友圈广告、欧阳靖这些元素和谷歌似乎总有点不搭界。或者说,谷歌的出走实在太久了,看到它的广告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点陌生。其实在今年春天,谷歌翻译就针对中国大陆地区打开了所有功能。一个月前的十一长假,谷歌翻译也就类似的内容在朋友圈投放了一次广告。此前谷歌放出消息,想要收揽人才,在中国启动人工智能计划。如果说对于deepmind团队,中国市场意味着TensorFlow和TPU的广袤前景,那么对于最近动作频繁的谷歌翻译来说,瞄准了中国市场的哪些机会? 翻译官们都是怎么赚钱的?首先我们都知道,翻译软件本身的盈利能力是十分匮乏的。国内环境竞争也更为激烈,既有百度、搜狗这样的互联网派,还有有道云、金山这类词典派,以及科大讯飞这样的纯技术派。不管属于何种派系,通过翻译软件,或者说翻译技术来变现的方式也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出品功能性翻译硬件产品。把语音翻译功能集成在可以随身携带的硬件产品身上,以“随行翻译”为卖点。这类产品最近热度很高,有道、科大讯飞都推出了类似概念的产品,最近谷歌还推出了支持实时智能翻译的耳机。虽然主打旅行、商业场景,但这类产品多少显得有些鸡肋。以有道翻译蛋为例,超长待机、语音翻译、文字显示,光凭这些功能甚至找不出一个替代手机翻译软件的理由。第二,与手机厂商进行合作。以华为Mate和微软的合作为例,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图片内容翻译,甚至相机实时翻译的确更为方便,也正在普遍应用于各种翻译软件中。而拥有摄像头的手机,无疑是最佳的载体。与厂商渠道进行定制式合作,会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出口。第三,与企业合作,提供B端服务。很多企业面临着大量的口译、文书翻译类工作,利用神经网络翻译功能代替人力,无疑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对涉及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定制式的机器翻译开发服务,对于技术供应商来说,这也是理想的变现途径。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目前的机器翻译技术,能否应对商务、政务这样要求更高的场景。用技术搭建护城河的科大讯飞们,会为谷歌的出现感到担忧吗?那么中国厂商们要注意了,在以上三个变现途径中,谷歌翻译最有可能威胁到谁的市场份额?以上三个途径来看,由于更熟练的硬件驾驭能力和更先进的翻译技术,谷歌翻译在每一个途径中都有自己的优势。但谷歌的劣势也很突出,由于谷歌自身的手机产品和谷歌助手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谷歌翻译几乎不会以技术供应商的身份去和国产手机厂商合作。加上出走中国市场已久,在大众认知基础上已经开始落后。同时外资企业的敏感身份,也限制了谷歌翻译进入一些B端市场。如果以受到威胁程度来排列的,搜狗、百度这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受到的威胁是最小的。这些企业有丰富的产品形式,输入法、语音助手、语音交互OS等等,光在自己的输出渠道上,机器翻译就能找到存在感,企业组织之大,甚至不需要靠翻译这件事来赚钱。其次,就是有道云这一类依托于“词典”的产品。由于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机器翻译的不断发展,也是在自身的产品上进行升级。谷歌翻译的出现或许会阻碍他们在硬件方面的扩展,却很难撼动词典类产品自身的生态。而受谷歌翻译威胁最严重,很可能是科大讯飞这类纯AI技术类企业。在品牌知名度上,在AI时代才开始走起来的技术企业甚至比AI时代回归中国的谷歌还要薄弱。同时在技术输出渠道上,这些企业非常有限,在但凡硬件市场上有一些话语权的品牌,大多都会自己研发翻译技术,或者通过语音交互OS直接搭载翻译技术组件。可AI技术类企业如果自己去研发硬件,又会破坏“技术企业”概念本来的初衷。这些纯AI技术企业能做的,只有守好自己在企业服务和渠道技术供应这一片小天地。说到底,还是生态基础太薄弱。技术固然可以成为护城河,可技术能守住的城池,真的太狭小了。避免重蹈覆辙,谷歌翻译很可能是谷歌战营的数据搜集器不过幸运的是,谷歌翻译这半年来的低调的行事风格,显然没想着和中国哪一家企业“抢夺”市场,虽然推出了实时翻译耳机,但由于涉及到Google Assistant的调用,这款硬件短时间内也不会在中国掀起什么波浪。至于谷歌翻译这两款广告,也智能被看做适用于旅游场景——哪个中国人会拿着手机在大街小巷照来照去,看别人的英文纹身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怕直接上去问会被金链大哥暴揍?我们更愿意把谷歌翻译的出现,看做谷歌回归中国AI市场的战略举措。其实就在谷歌、百度、雅虎等等搜索引擎并存的时代,单纯从搜索引擎的技术来讲,谷歌的分词技术并不算太优秀。随着逐渐远离大陆中文用户,谷歌搜索的分词技术已经很难在大数据时代追赶上其他搜索引擎了。而在机器翻译,尤其是语音和图片的识别翻译上,对数据的依赖远超于搜索引擎。谷歌翻译这时的出现,显然是为了今后打下基础,以免重蹈搜索的覆辙。只不过在这个各种翻译硬件、软件横飞的时候,谷歌翻译能否靠一两条貌似很懂年轻人的广告片赢得市场,可能需要再议啦。

  • 斗鱼完成D轮融资引国资和银行系入局 并称已盈利

    腾讯科技讯(张帆) 11 月 19 日,斗鱼直播宣布今年上半年完成D轮融资,成为国内第一家迈入D轮的网络直播平台,此前已累计完成了超过 22 亿人民币的融资。此次融资由招银国际领投,南山资本通过元禾母基金跟投。目前,斗鱼的市场估值已经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据悉,斗鱼已经完全进入了盈利状态,并在积极对外投资。由此,斗鱼也成为游戏直播领域第一家开始盈利的平台。斗鱼相关负责人表示,充裕的资金+盈利+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将使斗鱼在直播行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将开创互联网泛娱乐领域的新格局。此次投资斗鱼的三家公司分别为:湖北长江招银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招银共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元禾南山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4.69%、0.53%、0.04%。湖北长江招银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深圳市招银共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均为招银国际旗下投资实体,招银国际在香港注册成立,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机构,业务涵盖企业融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股票交易四大版块,此前曾投资过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元禾南山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则是苏州元禾控股的背景,一个极具实力的投资“国家队”。斗鱼直播的官方数据显示,其DAU近 3000 万,月活近 2 亿,已在细分领域占据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截至目前,斗鱼已经对 11 家直播、游戏相关公司进行了投资,参股了LCD-Gaming(电竞俱乐部)、伐木累(竞技行业粉丝互动平台)、果酱直播(少年偶像直播社区)、NonoLive(出海平台)、蓝鳍直播(电竞比赛运营)、八爪渔、霹雳爷们儿、九途文化(主播)、阿科鱼乐(主播)、挂机文化(主播)、王猴文化(主播)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持股比例从4.81%至49%不等。

  • 越来越用力过猛的节日营销,如何才能不“油腻”?

    注:放下对于节日的执念,深刻理解自身产品特性和目标人群需求,将两者结合起来,你运营的活动,才能效果、口碑双丰收。又是一年一度的“买卖买”双 11 购物节了。这几天,网络上流转着一个段子:双 11 最该打折的是什么?答案是:自己的手。调侃归调侃,不过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家对待这个人造购物节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肆抢购一番了。看着这样的节日热度,身为运营,内心该是十分欣慰的:年底的KPI,不在话下了。真的不在话下了吗?也未必。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营销都渴望搭上“节日营销”这趟便车,以便一举完成多项运营指标,然而,“节日营销”这趟便车虽好,一个不留神,也常常会翻。那么,互联网时代的节日营销,该怎么做才最有效?节日营销的优势所谓营销,就是要堆积出热闹,有热闹了,用户被吸引过来了,才会有可供转化的流量。从古至今,凡是能够被称为“节日”的,都是整个社会共同形成和认可的一个属于整个集体的精神文化产物。所以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管有着什么样具体的期待,内心深处都是在寻求某种途径,来获取我们对作为集体中一员的参与感。这是一种埋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情绪。如果节日期间没有被恰当地释放,往往就会伴随沮丧和失落感。换句话说,是一种在集体中掉队后的挫败感。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挫败感,我们会更主动、更乐意去参与各种庆祝节日的活动。所以,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国家级的大型气氛烘托机,不需要怎么营造,热闹的氛围就有了。这个时候做营销活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还没有电商的时候,五一、十一等长假节日就是线下卖场打折促销的良机,消费者会将平时工作没有时间购物的消费热情,在这些节日统统释放。电商崛起后,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想购就购,消费的热情反而没有以前那么高涨了,不过对于节日的固有印象仍然存在。于是,把握住用户在过节时不做点什么总感觉这节没过的心理,电商公司在节日期间开展营销活动,常常能取得不错成绩。用力过猛的节日营销,正渐渐适得其反不过,面对着节日对于活动效果的重大利好,“非营销不过节”的口号也就越提越响,以至于互联网人对于节日营销也越来越执着了,好像自家公司在节日不做个活动,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了。在这种饿虎扑食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那些个传统节日是远远不够的。传统节日不够,就改造西方节日来凑,还不够?那就巧立名目,自造节日!天猫双11、京东618,还有各种电商公司的周年庆,无一不是在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营造节日氛围,用情绪去裹挟大众进入自己设定的世界,以达到激励用户买买买的目的。这种互联网人的节日执念,无关于群体情绪的释放,无关于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无关于人与人心理上的交集。于是,当互联网营销都争先恐后要搭上“节日营销”便车,当这个时效性的理念被当做习以为常的工作技能之后,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每一个节日都是对公众情绪的一种透支,用户不堪其扰了。节日营销不“油腻”的三个方法怎么办?如何才能让节日营销不媚俗化、过气化,让用户觉得不用力过猛?以下 3 个建议可供参考:建立品牌与节日的情感纽带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一份有效的节日营销计划应该是能够还原人们对节日的期望,让人们能够品尝到节日里最应该有的那份独特的滋味。因此,帮助营造节日氛围,通过链接品牌特质和节日内涵,让目标用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通过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更快更方便地获得节日参与感,我们就能获得用户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正向的传播力。以网易严选的“严选七夕节活动”为例。不同于大多数电商单纯地利用七夕节噱头促销,网易严选团队通过建立品牌与七夕节的情感纽带,多方面大打情感牌,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建造一间爱情博物馆,用于展示使用商品的用户背后的爱情故事,令用户感受到商品的温度;独白专辑《你不要送礼物给我》,从听觉上打动用户;与热播节目《我们相爱吧》共同打造黑凤梨系列商品,为商品赋予美好爱情的含义。爱情博物馆:用漫画的方式,讲述严选商品背后的故事,用户也可以在“入驻严选”页面提交自己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会在底部展示。线下也举办了严选の爱情博物馆,供人们参观。送给她/他/自己:为特定对象精选的最佳礼物,购买礼物时不再烦恼,“送自己”这一商品页面也提示着用户,爱别人的同时别忘了爱自己。爱情独白专辑《你不要送礼物给我》:一张CD会有A、B两面,这一张专辑分别从男女双方的角度讲述他们一生遇到的礼物,礼物让他们与错的人分开,最终与对的人在一起。从听觉上触动用户。恋爱季:与《我们相爱吧》节目合作,推出黑凤梨系列商品的节日专属折扣,并且借助《我们相爱吧》节目的影响力,实现销量目标。这样一系列的情感组合拳打出来,用户内心十分受用,接下来的商品销售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 厂长的第二个青春期

    昨天(11月16日)百度世界大会,李彦宏一亮相,朋友圈就开始刷屏,差点被玩成「厂长粉丝大会」。国贸三期的大会场,从早上 10 点就封场了。没办法,来的人太多。很多观众不得不跑到隔壁的嘉里中心看直播。 据说今天是厂长生日,虚岁50,中国人讲「知天命」的年纪。三周前,厂长去中国科学院大学做校招演讲,校领导问他今年百度还有什么黑科技可以公布。李彦宏神秘地说,接下来看百度世界大会就知道了。 昨天的大会上,无人车的量产时间表、智能音响、智慧城市、内容智能分发、手机智能助手、车载智能助手……几乎每一个新品,都和AI有关。考虑到厂长 20 年不变的颜值,你很容易误以为这是一家刚刚诞生不久的人工智能公司。 AI对厂长和百度来说,确实像二次创业。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厂长曾承认一度布局晚了。「2013、 2014 那两年,我经常想,是不是要被颠覆了。」买91、收糯米、布局O2O,仓促上阵。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源于内部的不确定性。百度每年都要评选优秀项目团队, 2015 年有个项目层层过关,到了李彦宏这里一看:之前不是有个团队做了同样的事情吗?「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术能力而重复做一些事情,是我非常痛恨的。」那两年李彦宏讲得最多的是狼性。 百度进入「熟男」阶段,遇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春天。 2010 年,谷歌正式撤出中国,给两家搜索巨头长达 5 年的竞争画上句号。厂长说,很多人认为是谷歌的离开成就了百度,其实之前 5 年百度的市场份额是一直上升的。不管怎样,当移动互联网开启的时候,百度在搜索江湖一家独大了。 今年不到半年时间,百度市值涨了 300 多亿美金,比过去两年的市值增幅都要大。厂长首先要感谢AI。有人问他,十年前就有人做AI,为什么这个事最近一年才火起来。厂长说Timing很重要。 「一个人的预言 50 年以后被证明是对的,大家会说他是一个先知、他很伟大,但企业家不能这样。企业家如果说 50 年以后会是什么样,我现在做一个什么什么事情去迎接它,那你就死定了。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它快要来了,还没有来,这个时候进去是最合适,成功概率也是最高的。」 但太晚也不行。一个大潮要起来的时候,做好准备很重要。「今天这个事没有准备好,明天又发现那个事也没有准备好,后天发现还有其它 20 件事都忘了准备。这个时候心里就会发慌了。」过去两年,李彦宏在很多场合都很坦诚,说那两年是自己最焦虑的时刻。 百度面对移动互联网就像一个人面对青春期,很多问题、诱惑迎面而来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准备。但AI不是。「过去几年,百度每年研发投入都要占到全年收入的15%,这个一定是中国公司里面最高的。」 2015 年第三季度,百度利润同比掉了近30%。很多人注意到了厂长「拿 200 亿砸O2O」的豪言壮语,没有看到狼厂对AI的投入。 人工智能绕不开硬件。李彦宏说以前单纯做互联网产品,总是很自豪地说「我们从来不碰硬件」。但现在不行了,五环坐无人车拿到罚单之前,其实厂长已经体验过好几次了。「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发现如果硬件不跟着改,很多事情是没办法做到很好的用户体验的。所以就得跨出comfort zone(舒适区),去做新的东西,甚至要跨出计算机科学。」 早在 2014 年,李彦宏被邓锋、徐小平、丁健等大佬拉去成立一个公益组织:未来论坛。主要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每年会拿出几百万美金予以奖励。筹备期间,李彦宏的一个建议引起了其他大佬的热烈争论:李建议不要像诺贝尔奖那样,非要等几十年的试验验证才给科学家颁奖。后来这个大奖确定为奖励那些不守旧、有创新的年轻科学家,让他们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厂长也年轻过。 1996 年在华尔街工作,代表公司去拉斯维加斯开会。同行们都去赌场碰碰运气,李彦宏坐在会场想搜索引擎。当时网页搜出来的结果质量特别差,因为它是基于词频统计的原理,这个词在这个网页出现次数越多,排名就越靠前,显然特别容易作弊。 李彦宏本科学的是信息管理,天天研究论文检索(SCI)。决定一个人学术成就的高低,就是看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我就想,互联网的超链其实不就是个Citation(引用)吗?我想到哪篇网页质量高就看这个链接有多少个引用就好了。」 回到纽约拿着这个想法跟Boss汇报,想申请专利。Boss说Good,然后就没下文了。在美国申请专利是一件特别费时费力的事情,一般都是专业律师公司承办。李彦宏一没时间,二没钱,然后就自己买了一本专利申请的书自己一边研究一边申请。后来厂长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厂长回归创立百度流传最广的段子,是说夫人马东敏把李彦宏种的菜园拔干净赶他回国创业的。李彦宏辟谣说,时间反了,是先回国创业,后来才拔的。 在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赶上了互联网的青春期。李彦宏 2000 年创立百度, 2005 年上市, 2010 年统一中国搜索江湖, 2015 年一边焦虑一边All in 人工智能,几乎每隔 5 年,百度都会来到一个历史节点。参加贝爷的野外生存节目《越野千里》,英国退伍特种兵问厂长创业最难的时候是哪一年。厂长告诉他是 2008 年。 那一年CFO在三亚不幸溺水身亡,CTO离职创业。「多年搭建起来的核心团队,突然就散了,我感觉公司就剩我一个人硬撑着了,太恐怖了。」厂长一边吃着烤的半生不熟的牦牛心脏,一边跟贝爷回忆。 马东敏最初知道厂长要去参加贝爷的节目,是反对的,说太危险了。女儿问他为什么去,厂长说就是觉得好玩呀。女儿拽着他的衣服说:好吧,不许你Fail! 青春期的李彦宏失败过。 1987 年高考,他是山西阳泉状元,但没进全省前十。后来他和同学去省城新华书店,发现除了辅导书,还有很多关于计算机的科普读物,而这些书是在阳泉的新华书店看不到的。那时已让李彦宏明白,这个世界有些资源是分配不均的。 这些年厂长经常碰到一些传统行业的老板,对方经常问他:百度这么大了,你每天还用上班吗?厂长觉得不可思议。「互联网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竞争,快速变化的环境。一直到今天还是会不断的有新东西出来,指不定哪个新东西把你淘汰了。」 李彦宏用「没踩上点」形容百度移动互联网的最初几年。而他认为对人工智能的准备,百度没有起晚。「准备是对的,但是没准备的到底是不是错的就不知道了。」 在国科大那次演讲当晚,有同学问李彦宏,作为一只「科研狗」,如何防止过早脱发?即将 50 岁的厂长傲娇地说:我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 腾讯企业微信章陶:协同生态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

    腾讯企业微信高级产品总监 章陶11月11日,在“双十一”万众狂欢的这一天,由中国第一大协同管理软件企业“致远互联”主办的协同管理软件领域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2017中国协同管理高峰论坛暨致远互联第七届用户大会”在珠海横琴湾盛大启幕。大会上,腾讯企业微信高级产品总监章陶就《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的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章陶着重介绍了一直以来腾讯在To B领域的努力与成就,尤其是企业微信产品从需求产生到产品成型的研究发展历程以及与致远互联产品的优势互补,完整地阐述了腾讯在协同管理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长远规划。      章陶表示:“致远互联和微信企业号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了深入合作,现在已经是企业微信的合作伙伴,我们目前还正在探讨一些更深入的合作。双方在产品的能力、服务的能力这两个方面都非常互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用户价值的方面非常趋同,所以希望我们两家公司产品的融合能够给在座的企业用户带来最大化的价值。”以下为章陶演讲实录摘要:企业办公的基础设施微信已经变成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多生活场景都已离不开微信。同样在工作状态中,微信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人们获取重要信息需在不同的工具之间来回切换,非常繁琐。基于此种状况,企业微信应运而生。章陶介绍说:“我们只需要使用一个工具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我们做了企业微信,我们给企业微信的定位是企业办公的基础设施,它能够帮助企业去解决沟通和信息化等基本问题。我们希望企业微信能够连接和企业所有相关的人,能够连接内部的员工、上下游合作伙伴,甚至客户,能够方便他们随时随地没有障碍的沟通。我们也希望企业微信能够帮助用户获取企业想要的任何信息,这样就能够让员工将自己的精力更多专注在业务和客户的身上。我们还希望用户能够用企业微信随时发起流程和业务的调度,能够将自己的精力专注于客户和市场的快速反应。”企业微信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企业办公的效率工具。章陶进而表示:“企业微信首先是一个通信管理工具。企业微信可以管理公司的通讯录,可以管理公司的员工,管理公司的上下游,它的权限非常灵活。其次,企业微信提供了邮件、电话的能力,视频通话的能力也非常强大。它也能够支持在线实时的分享和PC桌面的分享。另外,也对接了微信支付,可以实现企业收付款的场景。”企业应用的统一入口在基础功能之上,腾讯继续丰富提升了企业微信中涉及工作协同的应用功能。章陶表示:“第二个定位,我们希望企业微信是一个工作台,所有工作应用都可以放在这个工作台。员工通过工作台可以进行打卡、工作汇报或者请假,也可以在工作台上查询客户的资料、信息,合作伙伴也可以通过工作台实现在线的订单、订货或者支付。当然员工也可以进入这个工作台进行培训,查询自己工资单的信息。我们希望企业微信是一个聚合了企业所有应用的工作台。它提供了用户认证的浏览器,通过这个浏览器用户可以访问企业任何自建应用,也可以访问合作伙伴、服务商提供的应用,包括致远互联提供的应用。所以说,我们定位企业微信是一个企业应用统一的入口。”企业应用的生态 组织内部的联通完成后就是组织间的联通,即是产业链环境上的融通。章陶强调说:“第三点,我们定位企业微信是一个企业应用的生态。企业应用是非常复杂的,任何的行业、任何的领域都会有很多ISV在提供企业应用,这些应用是企业微信所无法提供的,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秉承完全开放的生态策略。我们开放了130多个接口给大家,欢迎所有SaaS服务商把应用接到企业微信,直接提供给企业微信用户使用。我们也欢迎定制化服务商把企业系统对接到企业微信,从而避免开发一个系统的APP,这样成本非常高。企业微信在移动版和PC版上的应用市场,我们推荐了很多SaaS合作伙伴应用,这里面有移动办公的应用,有团队协同的应用,有CRM、HR财务报销的应用,当然也会有流程定制的应用,这里面就包含了致远互联formtalk的应用。腾讯企业微信选择互联网产品时,主要考虑产品的创新性和用户价值。致远互联全新升级的formtalk具备‘随需定制、自由开放’的特点,与腾讯企业微信对产品的认同值非常吻合。”

  • Intel决定2020年封禁UEFI兼容模式:Win7将无法启动

    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取代传统的BIOS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这两者比较直观的区分方式就是看界面中是否有鼠标按钮,当然,底层还是有不少差异。从操作系统层面,Windows8 之后开始支持完整的UEFI,之前的系统包括Win7 64bit都不尽然。所以,在很多预装Win8 及以上的电脑中,如果要装回Win7 甚至XP,需要在UEFI中修改CSM(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兼容支持模块)和Secure Boot(安全启动)两个设置,以启用Legacy兼容模式。不过,Intel研究员Brian Richardson在台湾的UEFI Plugfest活动中披露了Intel的一项决定,将从 2020 年支持停止支持0、1、 2 三种级别的UEFI BIOS兼容性,也就是将无法开启CSM来启动操作系统。上述三种级别都允许Win7 以及以前的诸多不支持或者不完全支持UEFI的操作系统正常启动工作,因为16bit的网口、VGA、硬盘等根本无法自检通过,而Class 3/3+则改为强制性,也就是移除了Legacy。Richardson本人是非常同意这种变动的,作为技术人员,他认为系统会更安全、硬件会更稳定,同时固件包也会小很多。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新平台或者老平台更新到相应BIOS后,安装包括Win7 64biti以前的系统就彻底成为了一种奢望。名词解释:1. CSM(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兼容支持模块。在Win8 之前构建的许多计算机利用UEFI体系结构来缩减成本并标准化固件堆栈,但仍在BIOS模式下使用,以便与现有加工流程、工具、旧版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某些应用程序保持兼容。2.Secure Boot(安全启动):所有的Win8 硬件设备都将默认采用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的安全启动(Secure Boot),防止未经授权的引导装载程序(OS Loader)在BIOS中启动,UEFI只启动通过认证的引导装载程序,而恶意软件则无法再利用这种方法攻击用户。

  • 为了“拯救”破站,AcFun成为了知乎“段子手”

    你们这是要靠着知乎来拯救破站吗?”在知乎“一句话能讲述怎样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个问题下,A站知乎机构账号用自黑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自从 10 月 24 日注册通过以来,“AcFun弹幕视频网”这个挂着蓝V认证的机构账号,就经常在知乎包括游戏、情感、历史、文字解读、购物、商业等标签的问题下疯狂答题,而回答的语气和内容就好像是一位脑洞大开的段子手——这与原本给人留下“高冷”印象的其他机构账号完全不同,甚至还引发了其他机构账号的模仿,近段时间来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截止ACGx发稿前,A站在知乎正式运营短短 20 多天的时间里,一共发出了 120 多个回答、 15 篇文章,并换来了 6 万人的关注量。这个运营成绩和效果,在众多品牌的知乎机构账号中,已经可以算是相当出众的了的。ACGx在查看了这些回答之后发现,其实A站在知乎回答问题的方式,通常都是被称之为“抖机灵”,这一般是指通过俏皮的话语来回答问题,并通过答案中埋藏的某些梗而引来大量点赞以及讨论的做法。在很多品牌看来,他们在知乎进行机构账号运营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尽量避免使用抖机灵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毕竟这种做法既不符合知乎营销给人留下应具有“专业性”的认知,同时也显然并不符合自身品牌形象的维护。但是A站却并不一样。从知乎机构账号正式运营的那一天开始,A站在运营策略方面显然就是有备而来。除了相继关注了 67 个包括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暴雪娱乐等ACG相关话题之外,这个机构账号还关注了历史、摄影、自然科学、电影推荐、文学、生活常识、北京美食等与“宅文化”八杆子打不着边的话题。更重要的是,由A站知乎机构账号给出的官方回答,往往令人大跌眼镜,甚至在最开始的时候曾一度被许多知乎用户认为是高仿号。比如说有吐槽自己盈利问题的:有说自己客户端太烂的:一瞬间恍惚以为是位段子手在知乎分享TA刚编的故事:当然看起来最扎心的,莫过于这条回答了:虽然A站知乎机构账号一直都卖萌说自己是“切错了账号”,但倘若你细细观察其获得高赞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围绕“A站虽然还活着,但日子十分凄惨”、“由于猴山只有美工猴,所以A站服务器日常爆炸”、“A站药丸”这些梗来展开。当然除了疯狂答题之外,A站在知乎还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来推广一些已经准备好的文案。比如说知乎中“你见过最奇葩的行政部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A站在 11 月 13 日文章推广的自问自答。A站在知乎上到处卖萌、卖人设,最终也让其在近段时间来获得了相当大的曝光度。在微博、贴吧、QQ群等地,就出现了不少网络大V或者年轻网民在传播带有A站知乎账号的截图,其中传播率最高的,恐怕就是 11 月 7 日A站在一个情感类问题下的回复了。不过A站在知乎采用这样的营销手法,目前在许多知乎用户中已经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有人说,A站颠覆了以往知乎机构账号那种冷冰冰的形象,打破了原本较为死板的公关,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机构账号其实也可以很萌,甚至因此爱上了AC娘。但也有人对此表示,A站整天在知乎上搬段子的运营手法,在贴吧、微博等地其实早已过时,倘若都被其他机构账号学了去,知乎整个社区的氛围很有可能就会变得乌烟瘴气……对于正式宣布商业化还不足半年的A站而言,在没有大规模烧钱推广的前提下,能够通过运营获得这样的品牌曝光度,显然说明A站在知乎上的差异化品牌营销已经是成功了——即便在后续知乎上真的出现大量机构账号跟风卖萌,或者大部分知乎用户对“卖人设”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这对A站本身的品牌形象其实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虽然A站在知乎的一系列营销手法确实有效,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品牌推广的本质,其实就是向目标用户群传播品牌的核心价值。由于A站在长期的用户沉淀过程中,其平台早已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在号称A站最具价值的“文章区”中,除了较为传统的ACG类话题外,工作情感、文化娱乐、国防军事、前沿科技等内容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些内容背后所代表的社区文化,本身就是决定A站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A站近段时间的知乎营销,本质上就是将其品牌文化向外输出的一项手段。而这样通过疯狂答题、卖萌、抖机灵的做法,显然也不是一条适合所有品牌进行营销的路径。

  • 韩寒亭东影业完成3.1亿元融资,估值20亿元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 10 月 19 日消息,近期亭东影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 1 亿元,其中博纳影业通过受让老股和增资的方式向亭东投资2. 5 亿元,并持有12.5%的股权。与博纳一同进行投资的还有 2 家机构,分别是上海景璨续辉文化传播中心以及宁波的一家有限合伙公司,各获得2%和1%的股权。目前亭东影业估值高达 20 亿。据悉,亭东影业此次获得的融资资金将继续用于影视制作与发行等主要业务。而投资方博纳将获得亭东更多的IP资源以及明星项目,实现股东和资本上的双向绑定。亭东影业是韩寒创办的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成立于 2015 年,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影视作品制作与发行、实业投资、文化艺术交流与策划、设计制作广告等。曾出品承制《天空制造》、《三重门》、《乘风破浪》。去年 4 月份,亭东影业完成了由普华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自 2014 年韩寒首次执导《后会无期》,博纳就是电影的投资方兼发行方。随后《乘风破浪》的成功,也让博纳看到了亭东的无限潜能。7 年前,博纳选择赴美上市遭遇重创,“同行”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却在A股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如今,博纳试图追赶这 7 年的差距,中国影视业的局面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老牌影视公司正值中年危机,商业模式的老化、发行渠道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而明星演员、导演自行成立工作室等后起之秀携资本发展十分迅猛,这对传统影视娱乐公司无疑是一种重创。因此,对于博纳来说,追赶时间的差距,不如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为自己蓄能。据悉,博纳影业目前不仅投资了韩寒,还投资与韩寒关系密切的果麦文化。中国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更可能出现多家大型影视公司并存的局面,而非只有华谊、博纳、光线三足鼎立的游戏。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出现了拐点,经历了业内反思和市场纠偏后,大明星+大IP未必代表票房和口碑,优质的原创内容稀缺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

  • 快速建站的另一种模式--阿里云虚拟主机更懂新手站长的心

    云计算时代来袭,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云计算平台来搭建自己的站点。很多用户一提到云计算就想到阿里云服务器ECS,云数据库RDS等产品。其实对个人建站用户来讲,选择阿里云虚拟主机是个不错的选项,既省去了自己购买服务器及高速宽带的成本,也没有后期维护的麻烦。但是阿里云独立虚拟主机价格较高,包月价为 75 元/月以上。这个价格对于入门级的用户来讲还是比较难以承受的。选择阿里云共享型虚拟主机的话,又会带来一系列的隐患;不利于网站做大做强。今日阿里云推出了虚拟主机独享经济版,一年只需要 298 元(和共享型虚拟主机价格一样,类似配置云服务器ECS价格为 700 元左右)。该型虚拟主机(也叫轻云服务器)由阿里云官方专家预设站点运行环境,独享服务器资源,独占IP地址;不存在资源争抢导致的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免去了新手站长遇到的环境搭建,系统调优方面的问题,使站长能把大量精力放在网站运营上,实现站点盈利。规格方面,独享 1 核CPU(Xeon 2.26GHz)、1GB内存、5GB网页空间、500MB数据库、不限月流量、1Mbps带宽,提供Linux和Windows双系统可选。使用方面,其提供的5GB网页空间足够90%的站长使用了,如果实在不够的话,可以直接在建站使用阿里云对象存储OSS(无限扩容,按实际使用收费,非常实惠的);一些主流站点都支持OSS。500MB数据库也基本能满足绝大多数站长的需求了。阿里云虚拟主机内标配的数据库的稳定性远非一般ECS自建数据库可比,不会出现数据库服务无关停止等情况,网站运行更加稳定。现在阿里云推出了适应于独享虚拟主机的幸运券,领取该券后,直接购买虚拟主机可随机减免一定的金额(系统会在后台自动识别幸运券,无需用户手动选择哦!)。在购买时还可免费获赠域名及阿里云免费企业邮箱。

  • 支付宝在日本两年了,这里的无现金社会还有多远?

    中国庞大的市场支撑了阿里巴巴目前 4700 亿美元的市值,这和全球化程度高得多的亚马逊市值十分接近,甚至不久前阿里巴巴的市值一度超过了亚马逊。当然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芝麻信用等服务)也一直考虑着如何进一步全球化,把自己的想象空间扩大。另一组数据则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的一个有利因素:2016 年全国出境游人次达到 1.22 亿次。在此前撰写腾讯的 Wechat GO 项目系列报道文章的时候,爱范儿(微信号:ifanr)就指出,每年一亿多出境的“中国游客”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数字的概念,更是代表着一种商业力量。这种力量就跟大航海时代“航海家”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力量类似,具有排山倒海不可逆转的国际影响力。正是因为这一亿多的出境游人次,使得国内的互联网服务到了国外就有了天然的落地基础。支付宝在海外的发展也是爱范儿一直在关注的,去年我们已经在日本体验了用支付宝买优衣库逛机场免税店,今年在几乎同样的时间里,我们也在日本继续实地体验了支付宝。中国游客又多又有钱在东京池袋的 BIC CAMERA 本店,在能看到富士山的御殿场奥特莱斯,在成田机场免税店,都能看到不少的中国人,甚至不少热门的店铺里面还有专门的中文导购。当然,这些有中文导购的地方,肯定也有支付宝。2016 年我国出境旅游花费高达 1098 亿美元,人均花费 900 美元。虽然出境游人数只占旅游总人数的 3%,但是出境游消费却占到全国旅游花费的 16%。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花费,也能排到第二;另外,出境游中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在去年也是大增,共计有 637 多万游客前往日本,占据了 2400 万赴日海外游客的四分之一还要多,成为赴日游客最多的国家。日本素来有“观光立国”的传统,“钱多到好像花不完”的中国游客能在每个节假日挤爆日本的卖场,带回来满箱的电饭锅和马桶盖。这样的大背景其实决定了日本的商铺需要吸引购买力超强的中国游客;中国游客需要在买买买的时候,需要享受更多的便捷和优惠;支付宝想要成为连接中国游客和日本商铺的介质,进而撬动国际化进程。出门在外三件宝,你好谢谢支付宝在日本的老牌杂货铺多庆屋上野店,支付宝前不久进行了全店 95 折的活动,这个活动可以和另一个全店 85 折(上限减人民币 50 元)的活动叠加使用。买一些眼药水巧克力抹茶粉之类的小玩意凑够 5000 日元跨入免税和优惠的门槛并结账之后我发现,原价 301 出头的东西,结账的时候实付 256 元,优惠了大概 45 元,整体优惠幅度还是不小的,省了一碗拉面钱。刚好,2015 年,支付宝在日本的第一笔业务也是多庆屋产生的。为了方便支付宝用户在日本扫货,在多庆屋购物并用支付宝付款的用户都还能得到一个巨大的布袋,上书“出门在外三件宝,你好谢谢支付宝”。此外,我还在御殿场的奥特莱斯,成田机场的免税店和池袋的 BIC CAMERA 店分别使用了支付宝进行支付,在进入日本两年之后,这些地方的收银员对支付宝看起来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相比于 2016 年爱范儿在日本体验的支付宝,其实 2017 年,支付宝在体验上还是没怎么变,一样的扫码支付,一样的打折活动或者优惠汇率以及优惠券。与体验上的不变相对应的,是支付宝正在扩大使用范围。目前,日本三大便利店 7-11、罗森和全家都已经全面接入支付宝;日本出租车公司日本交通在东京的 4100 辆出租车也都接入支付宝,今后会拓展至全国范围内的 5 万辆出租车;接入支付宝的日本机场已经达到了 22 家,肯德基在东京和大阪的 123 家店铺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了;家电连锁山田电机全国约 800 家店铺的每一个收银台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不完全统计一下,在以下的日本消费场所都已可以使用支付宝。便利店:7-11、罗森、全家家电:BIC CAMERA,、山田电机、爱电王、上新电机百货:高岛屋、大丸百货、东急百货、小田急百货、东武百货、近铁百货店、银座三越免税店:唐吉诃德、多庆屋、LAOX,各大机场免税店服装:优衣库、United Arrows、BEAMS药妆店:麒麟堂、杏林堂、Welcia餐饮:花之舞、聘珍楼、鱼屋道场、鸟二郎、丰丸水产、串虎、肯德基交通:日本交通的出租车目前,日本约有总计四万家商户接入了支付宝,基本上涵盖了衣食住行买各大领域。以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强大的 ToB 能力为背书,支付宝在覆盖大型连锁商户的时候进展可谓迅猛,也许接下来留给支付宝的难题是如何说服那些个体商户去接入支付宝。日本无现金社会还远着,中国人的无现金社会延伸了2016 年中国智能手机支付额超过了 600 万亿日元,高于日本 2016 年的 GDP 总量 537 万亿日元。另一方面,日本 70% 的交易用现金完成。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现金使用率已平均降至 30%。移动支付在日本发展缓慢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涉及到国民性格、经济乃至社会因素,这和日本大型互联网公司不多、缺乏创业氛围的原因是一脉相承的。某种程度上,支付宝可能是搅动日本支付市场的外来物种。不久前,一个由瑞穗金融集团 (Mizuho Financial Group) 和日本邮政银行 (Japan Post Bank) 牵头的银行财团,已获得日本央行 (BoJ) 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将推出电子货币 “J 币”(J Coin),以便用智能手机为商品付款和转账。多数媒体认为,这是日本银行应对阿里巴巴和支付宝的措施,不过 J 币预计的推出时间是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前。支付宝用了 2 年时间在日本落地到 4 万家商户,然后日本银行十分紧张,决定反击,于是又给了支付宝近三年的发展时间。不过支付宝在日本并不是完全没有类似的对手,比如雅虎钱包、Line Pay 和 Apple Pay,不过目前即便是主场作战的雅虎钱包和 Line Pay 也是基本无人问津的状态,背后的原因则和日本高昂的跨行手续费有关,使用起来不仅没优惠,而且还会亏。和香港以及美国有些类似的情况是,日本的信用卡和“西瓜卡”(类似于香港八达通)相比于中国要发达得多,这也决定了移动支付发展空间受限,当然,西瓜卡和 Apple Pay 结合起来也算是一种移动支付了。在日本期间,我还见了一位多年未见在日本生活了多年的大学同学,我在 BIC CAREMA 用支付宝结账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居然还挺方便的”,言下之意就是作为旅居日本多年的中国人,她还没有在日本用过支付宝。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在当地一家鳗鱼饭餐厅吃饭的时候,一名中国留学生服务员也表示在日本不怎么用支付宝。同样的,我们更不要考虑日本当地居民会不会使用支付宝的问题了。在日本能使用支付宝的地方,“欢迎使用支付宝”标识都是简体中文,并没有看到相应的日文翻译,也从侧面说明了,支付宝在日本的受众还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总的来说,日本还是一个以现金交易为主的国家,非现金支付还是以卡交易为主,至于各种移动支付在日本的发展真的相当乏力。日本本土的移动支付都不能推动日本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更不要说支付宝了。《金融时报》在《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抱负》一文中,列举了阿里国际化的五种武器,其中之一就是“支付和金融服务”。那么支付宝的意义何在?更多的,支付宝其实是将中国大陆的无现金体验,尽可能地移植到日本,以方便逐年增长的赴日中国游客。在中国,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日常的衣食住行买支付,支付宝也想尽可能地覆盖到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这些典型场景。

  • YouTube的可跳过广告,优酷、爱奇艺们为啥学不来?

    很多科学上网的小伙伴会发现YouTube的广告在 5 秒之后就有一个跳过的按钮,点击之后广告立即消失,习惯了被国内视频网站超长广告“强奸”的用户惊呼:真是太TM爽了!YouTube的可跳过贴片广告对此很多人直观判断:谷歌才是这个星球上的良心企业,为了用户体验可以牺牲商业利益,比起国内那些动辄 120 秒广告的妖艳贱货强多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你就错了,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说谷歌注重用户体验,随便挑出一些反例就会分分钟打脸。在YouTube搜《我是歌手》,一个两小时的视频能有 21 个中插广告,这显然和注重用户体验没什么关系。中间黄色的点是广告插入的位置既然用户体验并非YouTube设置跳过按钮的第一考虑因素,到底是什么因素在驱使谷歌这么做呢?答案是有钱赚。等等,这么做还有钱赚?广告商难道喜欢它的广告被跳过?没错,广告商也非常喜欢这种广告,这看起来违反直觉,但看到下面的分析你就能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一、提升广告真实曝光度:“因为你想跳过,所以你必然盯着看”因为你潜意识里想跳过广告,所以这 5 秒之内你不会走开,你不但不走开,你还会聚精会神地盯着广告看。即这 5 秒钟之内,广告的到达率极高。长期以来,品牌类的广告都按曝光进行结算,但曝光之后有多人真正在观看,这一直是广告圈的一个监测难点,YouTube通过一个简单的跳过按钮去获取用户 5 秒内的全部注意力,从而在机制上有效提升广告的真实曝光度。这一点与国内的视频网站的广告有天壤之别。在优酷看一个 120 秒的贴片广告,从广告跳出来的这一刻你的眼神就会立刻松散,你极大可能会去干别的事情:喝水、刷朋友圈、刷微博、逛草榴…….所以优酷的前贴片如果是 120 秒卖 4 贴的话,第一贴和最后一贴价钱会高于第二和第三贴,广告主也不傻,他们不会为你中间喝水上洗手间付高额成本。二、更好地评估广告质量:你是YouTube免费的广告质量评判师可跳过的广告的另一个极其明显的优势是:让广告主增加了一个维度来衡量自己广告的质量,它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广告在第几秒被用户跳过了,在第 7 秒跳过还是在第 23 秒跳过,无比准确地反映广告的吸引力程度。这是广告的真实质量指标,没有比这个数据更能详尽地展示一个贴片广告的优秀程度了,贴片的点击率是广告效果的结果指标,而跳过时长是则是广告效果的过程指标。国内优酷、爱奇艺的不可跳过贴片广告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它只知道曝光给了哪些人群,也知道哪些人点击了。在整体贴片点击率普遍不超过2%的情况下,剩下高达98%的用户对广告的真实行为和态度优酷一无所知,完全是一个黑匣子。YouTube的跳过按钮就变成撬开这个黑匣子的一把钥匙,它增加了一种极其真实的互动行为,这个神奇的按钮既可以是负反馈(立马跳过),也可以是正反馈(坚持看完),为广告主优化广告提供了有效的空间。不要小看这个指标,当有这一指标的时候,可以对观看接近完成的人群做重定向(下次投放定向给已经产生某种互动的人)和Look alike(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人的特征推荐另一部分与之相似的人群)。点击了是目标客户,看完了是潜在客户,所以YouTube通过增加这一个小小的跳过按钮,让成千上万的用户都变成了免费的广告质量评判师——你跳过它,它窥视你,细思极恐!三、只为真实观看买单:“如果用户跳过了,YouTube不收你的钱”如果你的广告被跳过了,那么YouTube并不会收你的钱,只有你的广告播放到了 30 秒或播放完成(广告长度小于 30 秒)你才需要付费,因此YouTube把这种广告命名为“Tureview广告“,即你只需要为真实观看付费。广告主极其认可这种竞价广告形式,只需要对真正对广告感兴趣的用户付费,同时还可以收集对广告不感兴趣用户的信息。从这一点来说广告主体验的确非常友好,他们 2016 年在YouTube的花费是 126 亿美元,这足以说明YouTube广告的强大吸引力。不必为无效的跳过付费无疑给广告主在ROI计算、预算控制方面提供了更友好的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YouTube网红经常在视频里呼吁大家不要跳过贴片广告。因为跳过了广告主不付费,播主当然就没有广告分成了。听到这里,很多人又开始说,比起Facebook视频广告看了超过 3 秒就收费,YouTube也太厚道了吧!其实不然,这无关厚道,而是不同的竞价方式而已,同时也并不意味着你在YouTube投放视频广告的成本就一定比Facebook低。按曝光竞价、按 3 秒播放竞价、按“播放完成”竞价只是三种不同的竞价方式。当然,这三种竞价方式从广告主友好程度上来说一定是递进关系。理论上,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整体的单位成本其实是一致的(关于竞价成本的详细逻辑这里不赘述)。举个例子:鲜核桃 10 块一斤,剥掉外皮的核桃 20 块一斤,核桃仁 40 块一斤(充分竞争情况下这三个价格必然是递增的)。不同核桃的价格必然递增你或许会觉得,以购物体验为核桃仁的卖点最省事,但你一定不会觉得以价格为卖点最厚道,你肯定会算,如果四斤鲜核桃剥出来超过一斤核桃仁,那你肯定买鲜核桃;如果剥不出来,那你买核桃仁。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你会不会挑核桃。你挑得好,你就会赚,挑核桃这项技能在竞价广告中对应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创意优化”,即“CTR优化”。下文继续聊到在这样的机制下,YouTube是如何让广告主制作出友好的广告的。四、拒绝“屠龙宝刀点就送”:从底层机制上鼓励优秀广告创意你一定在优酷或爱奇艺看到过“屠龙宝刀点就送”、“我是张靓颖,我在XX页游等你”这样创意质量极差的页游广告,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酷、爱奇艺的贴片是定价售卖的,定价广告的一个弊端就是广告主没有优化广告创意的动力。广告主花 100 万一天买一个开屏广告,无论素材多差也会上线,他并没有动力去改进他的素材,因为即使素材点击率高,他付的钱也是 100 万,而不会因为点击率高成本变成 50 万(广告主考虑到整体回报,是有动力去优化定价广告素材的,但定价广告并不会从成本机制上去鼓励广告主优化素材),于是“屠龙宝刀点就送”就出现了。但YouTube这种按播放完成竞价的广告,则可以从机制上去鼓励投放人主动优化创意,广告素材越好,播放完成率越高,YouTube是如何实现这一机制的呢?阿迪素材差就会在竞价中处于劣势举一个简化的模型:我们假设YouTube一天的播放量只有 100 次,耐克和阿迪都来竞价,耐克的播放完成率10%,而阿迪是1%,两者都出价 1 块钱买一个播放完成,那么谷歌会出哪个?当然是耐克,因为这 100 次广告播放机会给耐克,谷歌能赚 10 块钱,而给阿迪只能赚 1 块钱。阿迪为了能在竞价中胜出必须为一次播放完成出价 10 块钱,即播放完成率决定了广告竞价成本的高低。正是这样的一个机制,让广告主玩命地优化自己的广告效果,努力让大家不跳过广告,以增加自己的播放完成率,从而减小竞价成本。在YouTube上各种新奇的提升播放完成率的创意层出不穷,欧宝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的广告和跳过按钮玩起了游戏,这个创意在戛纳广告节上获得了大奖:这样的好处就是谷歌的广告很多都很耐看,很有故事性,而这又增加了广告的可看性,从而让用户的体验提升。现在你明白了用户体验提升并非因为那个跳过按钮,而是通过广告主优化创意来提升,用户体验的提升只是跳过按钮的副产品。以上就是YouTube采取可跳过广告的重要原因。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优酷、爱奇艺们为啥不跟进?优酷、爱奇艺选择的是有中国特色的视频商业化发展道路,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YouTube和优酷、爱奇艺在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上有者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YouTube是UGC视频网站,而优酷、爱奇艺是影视网站。YouTube上面的视频基本都是用户贡献的,而国内视频网站是高价购买的精品版权内容。如果非要对标,国内视频网站对标的其实是Hulu、Netflix、HBO这些专门播电影、剧集的视频服务。每一个用户在看不同视频时候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两种状态划分为“高唤醒”状态和”低唤醒“状态,春晚广告和超级碗中场秀的广告之所以卖得贵,不仅仅是因为看的人多(Facebook的同时在线人数肯定更多)。更重要的是,观众在看春晚、看超级碗的时候的状态是“高唤醒”状态,他对这个节目有着强烈的观看欲望和渴求,因此这时候广告的效果就会好。在优酷上看鹿晗的综艺、看孙俪的剧集、看吴京的电影就是这种“高唤醒”状态。阿迪素材差就会在竞价中处于劣势“高唤醒”状态导致的结果就是内容对广告主有溢价权利,签一部《芈月传》,广告主就会趋之若鹜,根本不愁卖,所以不需要卖效果广告。广告主知道效果,除了购买你的时间,广告主更需要的是把它的品牌和鹿晗、孙俪、吴京联系在一起。YouTube则不是这样的,它的视频基本都属于用户制作,你在那里看不到新上映的福克斯热门影片、也看到不到HBO最新的剧集。尽管这些年专业的视频MCN机构迅速崛起,整体制作越来越专业化,但和专业影视公司还是有不小差距,平均的视频质量在客观上会相对平庸一些。因此除了少量超级网红之外,用户在观看YouTube的视频都是一个“低唤醒”的状态,即在YouTube极其高效的视频推荐机制下不断刷新,打发无聊时间,同时由于视频在分布上极其长尾(比如头部 500 部电影、电视剧,占总的观看时长的比例远比YouTube要高)。因此单个视频的播放量也会远小于优酷、爱奇艺,这样品牌广告主投放时只追求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量和质。YouTube在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如果它也像优酷爱奇艺那样定价售卖,最可能的结果是售出率极低,同时ECPM也极低。因此YouTube的策略就是,既然卖不出有溢价的品牌广告,那就卖效果广告,按最终效果收费,以结果服人。一句话概括:业务模式决定广告模式,优酷爱奇艺坐拥的是金字塔顶端的优质视频资源,也能卖出高价;而YouTube则为长尾视频,以可跳过的效果广告吸引广告主。二、技术基因和媒体基因也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两种售卖方式谷歌毫无疑问是一家技术公司,在 2006 年收购YouTube之前其竞价广告系统AdWords就已经是一台高效运转的印钞机了,在竞价广告的算法优化、点击率预估模型上早已轻车熟路。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谷歌已经积累了大批认可其竞价模式的广告主,这些广告主并非只有中小企业。宝洁、可口可乐等品牌广告主在 2006 年已是谷歌的重要客户,所以到 2010 年 12 月谷歌推出Tureview广告时,选择竞价模式也就顺理成章,它的广告主规模足够支撑它形成足够长的竞价队列。而现在优酷、爱奇艺上占大头的广告主基本都是SKA客户,数量寥寥的品牌广告主数量很难支撑其去建立竞价模式,玩竞价的前提是要有很多人来竞争。反观国内视频网站的先行者,不管是从搜狐出来创立优酷的古永锵,还是从贝塔斯曼出来创立土豆的王微,他们都有着浓浓的媒体基因,而腾讯视频本来就率属于腾讯的网络媒体事业群。这些媒体人很快就找到抢占用户时长的捷径-----放弃UGC、血拼版权内容,在和视频内容生态渐行渐远的同时也确立了中国视频网站最早的商业模式——在优势资源上卖前贴片。而这一模式延续至今,买一部《琅琊榜》,用户来了,广告主也来了,多好啊!今天,我们去看看优酷、爱奇艺的广告页面,有长达好几页纸的媒体报价单,这一报价单和门户网站的报价单以及电视台的报价单如出一辙。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视频网站是一个线上电视台。三、国内视频网站得保护会员利益用户花 20 块钱开通了一个腾讯视频的会员,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跳过广告。如果腾讯上线 5 秒可跳过按钮,那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分度就没那么明显了,直接影响会员业务的吸引力。要知道,优酷、爱奇艺的会员收入占据其所有收入的接近五分之一,光 2016 年上半年,爱奇艺的会员数就超过 4000 万,这块收入如果掉一掉,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YouTube就没有这个包袱,以小猫小狗等家庭录像片段起家的YouTube,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会员服务,因为它起初的确没有多少精品内容可供会员观看,直到 2015 年购买了一些大型版权内容之后才开启每月收费12. 99 刀的会员业务——YouTube Red。不过这个会员业务表现并不出色, 2016 年只占总收入的5%。所以,国内的视频网站从保护会员权益区分度的角度来考虑,也舍不得上 5 秒可跳过按钮。结语必须要说明的是,其实YouTube和优酷、爱奇艺在广告基本逻辑上是内在统一的:高品质视频按高溢价定价售卖,长尾流量按效果竞价售卖。YouTube于 2014 年Q2 推出了Google Preferred项目,把前5%的热门频道进行打包,每年举行盛大的招商来定价预售这些广告,这其实就是优酷、爱奇艺模式;而优酷、腾讯视频现在也各自的长尾视频通过接入DSP和效果广告平台的方式,推出了 5 秒可跳过的贴片广告。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 彭博:腾讯全世界撒钱 过去五年参投50多家美国公司

    图1:腾讯凤凰科技讯 据彭博社北京时间 11 月 10 日报道,从通用汽车到Sesame Street,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科技公司。而亚洲科技巨头将这一投资狂欢带到了另一个层级。据Snapchat母公司Snap周三披露,中国的腾讯控股已经在最近收购了约 20 亿美元的Snap股票。实际上,腾讯早在Snap上市数年前就已投资该公司,但这次投资完全不同:这是一笔对上市公司的巨额被动投资。很难想象Facebook或谷歌会对一家亚洲上市科技公司进行这样的投资。不过,投资Snap符合腾讯乃至其数位同行的战略。腾讯、阿里巴巴和日本的软银都在它们的祖国之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从全资收购到看似随意的股权收购,不一而足。这些疯狂撒钱的举动正在改变科技投资的特征,并有望帮助这些科技巨头及其所投公司成为更好的企业。不过,要判断Snapchat和腾讯能否从它们的联盟中受益还为时尚早。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七家上市公司全都在科技行业,腾讯也在其中。图2:全球七大上市公司(苹果、Alphabet、微软、亚马逊、Facebook、腾讯和阿里巴巴)毫无疑问,这些企业巨头都在全世界投资。软银已经投资了几乎每一家主要的按需共享乘车公司,眼下正试图收购Uber一大笔股份。阿里巴巴则投资了增强现实公司Magic Leap、印度支付公司Paytm和美国打车公司Lyft。据彭博社汇总的数据显示,腾讯过去五年来参与了超过 50 起涉及美国公司的收购或投资。其中规模最大的交易发生在 2013 年,在涉及动视暴雪的一笔 23 亿美元交易中获得了该公司的少数股权。腾讯更普遍的是投资创业公司,包括Android之父创办的手机公司Essential,卡拉ok应用开发商Smule等。需要指出的是,彭博社的数据并不包括腾讯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包括此次收购Snap股份以及此前收购特斯拉5%的股份。狩猎独角兽在亚洲,腾讯已经投资了 19 家估值至少达 10 亿美元的公司(又称独角兽公司),其此类投资的数量在亚洲地区无人能出其右。图3:腾讯投资的亚洲“独角兽”公司数量远超红杉中国等著名投资基金数年前,纪源资本合伙人曾撰写文章,讨论了中国科技巨头在投资时的“拥王立储模式”(kingmaker model),即他们在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选定最具前景的公司,进行大笔投资,然后利用互惠互利的关系将这些公司带到更高的水平。挥舞钞票如上文所说,腾讯过去五年来参与了 50 起涉及美国公司的收购或投资。这些投资有些大获成功,有些则遭遇失败。不太成功的投资包括定制Android系统公司Cyanogen,后来倒闭的电商公司Fab等。腾讯很可能在动视暴雪身上大赚了一笔,后者股价自腾讯 2013 年投资后已经增长了超过300%。腾讯对特斯拉的投资也收益显著。咋看之下,腾讯和Snap如何在战略上互相帮助似乎还不太清楚。在公布令人失望的营收和用户增长后,Snap股价周三暴跌了15%。因此可以说,投资者对腾讯投资的作用也不确定。特斯拉可以吹嘘腾讯能够帮助其进军中国市场,但很难想象Snapchat能够享受到同样的好处,毕竟由于政策原因,连Facebook也无法登陆该市场。或许Snapchat可以从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借鉴些经验,毕竟腾讯是非常成功的上市公司,而Snap显然称不上。如果Snap希望遵循这种路线,或许腾讯可以指导它如何分发手机游戏。中国的“拥王立储模式”能否在美国成功还存在很大的问号,但亚洲科技巨头显然将继续打开钱包四处投资。(编译/扬帆)

  • 面对微信、QQ两大黑洞,走心的社交产品如何破局?

    从两个耳熟能详的词说起:“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它们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陌生人社交本质上是做连接,建立关系;而熟人社交则是对已有关系的维护。陌生人社交建立起联系后,就进入到维护关系的阶段,这时用户往往会说加个微信吧,于是用户就被导到腾讯的两大流量黑洞——微信、QQ——为他人做了嫁衣。这是很多所谓“走心”社交产品的死法。如何破局呢?主要有两种思路:1、提供微信/QQ不会做的社交玩法比如今年很火的社交游戏《狼人杀》《你画我猜》……《王者荣耀》其实也可以归在这一类另一种思路是为特定关系提供垂直化的维护方案,比如做情侣社交的《小恩爱》提供了情侣间互动的功能;钉钉提供的签到打卡、OA等办公功能……那什么是微信、QQ不会做的呢?不知道,腾讯今天说不做,说不定哪天就做了,谁也说不准。这个思路的风险正在于此。从现在的形势看,有两点微信和QQ应该是不会碰的:垂直应用:微信、QQ做到现在的量级其实已经属于通信基础设施了,只能追求普适性,特定人群才会用到的功能做进去只会使产品臃肿甚至得罪另一群非目标用户。复杂应用:腾讯系的产品对简洁还是有一定追求的,因此不愿意在核心功能之外加入过于复杂的功能,比如社交游戏、照片/视频的美化编辑等,这些应用如果腾讯要做的话通常会作为独立产品运营而不会直接加在微信、QQ上。2、放弃关系维护、专注做连接既然连接上的用户最终无可避免的要转移到微信/QQ,不如干脆放弃对社交关系的维护,将建立连接作为产品的核心价值,选择需要不断建立联系的场景切入,这样的场景有:职场社交:销售、招聘、猎头、商务合作……大量的工作场景是需要不断找人发现新关系的,这个赛道的代表产品是《脉脉》约炮社交:男女间荷尔蒙驱动的社交大概是最刚性、最广泛的社交需求了,说90%的社交产品都在这条赛道上竞争也不为过,因此也细分出来很多子赛道,值得重点分析:敲重点:一个人单位时间约到的人数=其约炮成功率*单位时间连接的人数。这个公式中任何一个影响因子的改变都足以发展出差异化的社交玩法约炮成功率由人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资本”决定的。很长一段时间社交创业者们都将重心放在了社交资本的展示上,社交资本包括颜值、身材、财富、知识技能等等,展示形式也经历了文字-图片-视频几次进化。如今颜值、身材、财富算是老三样,红海一片;知识技能成了新的热点,有打高端知识分享的《分答》,也有做生活小技能分享的众多产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电竞的发展使得游戏水平成了新的社交硬通货,不禁让人遐想下一个社交硬通货会是什么?社交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当做是一个常量对待,社交能力也确实难以短时间提升,因此大多社交产品的现状就是有社交资本的通过社交产品约到了更多的炮,而缺乏社交资本的“屌丝”则依然只有跪舔女神的份,本质上只是进一步放大了所谓“高富帅”、“白富美”在社交上的马太效应。但“屌丝”们真的没有逆袭的希望吗?其实不然,通过培训口才或者叫话术,提升衣着品味,是可以大幅提高一个人的魅力的,这样的方法论被总结为一门学科——“泡学”,近几年国内市场开始出现泡学培训的产品形态,赛道的典型选手有《坏男孩学院》。这条赛道目前还没有巨头的出现,还是比较蓝海的。而更广义的说,学习、健身、美容整容等对自身的投资也是在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资本,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不展开。为什么还要强调单位时间连接的人数呢?因为理论上互联网已经可以连接任何一个人了,所再做连接是没有价值的,但正因能够连接的人太多了,连接效率的优化就变得有价值。优化效率大体上有两种方式——过滤筛选和匹配机制优化过滤筛选就是所谓的垂直社交。筛选条件很多,兴趣爱好、地理位置、职业、性取向等等都可以作为条件,你能想到的条件估计都能找到对标的产品。筛选条件是有优劣之分的,条件是否有足够的排他性很重要,如果不够排他可以兼容其他属性的人群的话,这个筛选的价值就不大了,垂直社交领域真正做大的大多在LGBT方向也是一个佐证按常理说,最优的匹配机制应该是尽可能多的给用户匹配潜在约会对象,这样效率最高,但社交本身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做深入交流的事,因此有时候并不是连接的人数越多越好,这跟产品的玩法逻辑对社交能力与社交资本哪个更重视有关重视社交资本的会采用一对多的匹配机制,常见的玩法就是美女发布一个动态/自拍/短视频来展示自己的魅力,平台通过各种渠道让男士看到,从而产生勾搭的动机,美女再从众多的男士中挑选合适的约会对象一对一的匹配机制则更重视社交能力,因为强制只能和一个人社交,即使对方的社交资本并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得不聊下去,这就提供了展示社交能力的机会。这样的产品有《TIKI》《TATAUFO》多对多的匹配机制最早见于互联网早期的聊天室,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对多的语音和视频聊也出现了,这样的机制是最需要社交能力的,毕竟只有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才能获得社交的机会。

  • 白手起家到月入7.5万$,Talkroute成功秘诀

    文作者Paul Howey是Talkroute公司联合创始人,总部位于芝加哥,是一家云托管虚拟电话服务商,服务对象是小企业,他们提供的服务很有趣,当客户致电小公司时,他们会让这些公司听上去像大企业一样~可能读者一开始还不太了解情况,因此我需要先做个解释。我们,Talkroute公司拒绝了一家知名企业加速器的邀请,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蠢透了。即便我在博客上发布了一份很长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要拒绝这家企业加速器,但是外界仍然有很多质疑声存在。今天,我希望再次分享一些小秘密。我们在Techstars企业孵化器待了六个月,并且在没有外部投资,也没有招聘一名员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发展到月收入7.5万美元以上。我的联合创始人Eric Howey是我兄弟,实际上,在运营Talkroute公司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就像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在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之后,我们发现了有三件事可以帮我们获得成功。客户获取:一个还没有被谷歌封掉的策略,帮助我们获得了大量客户,而且还无需任何成本正如你所知,谷歌喜欢一些独特,且具有相关性的内容。因此,当谷歌在五月份推出Google Voice的时候,我们抓住了那个机会,写了一篇关于Google Voice可选方案的博客。截至目前,短短五个月时间,那篇博客的阅读量就已经超过了18万次,并且有1.7万人注册了我们的服务。而且现在每个月仍然能够吸引1000到2000名用户注册。对了,这里最酷的是,我们没花一分钱,从产生这个想法,到在博客上发布那个可选方案的文章,只花了四个小时(我们使用了Yoast WordPress插件,快速标记出了元信息,让那篇博客便于搜索引擎优化,这个步骤只需花几分钟时间)。实际上,正是由于传统的黑帽SEO技巧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这真的是第一次,你可以感到充满信心,因为你会发现把时间投入到编辑与行业相关的内容上,会有这么这么大的收获,要感谢谷歌各位大神!那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l 企业博客可以带来很多业务         l 关注所处行业内的新闻,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l 来自新创公司的小企业博客,其实在Google上的排名不低客户服务: 我们每天只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支持5000多个付费用户,其实是有诀窍的在此我没有冒犯Tony Hsieh和Zappo公司客户服务的意思,但是让所有客户都感到快乐,会让年轻的初创公司走上错误的道路。实际上很多公司会把客户服务看做是一个副产品,基本上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我们的做法是,把自己的UI和产品文档做的更好,这样客户就不会经常来询问我们啦。当然啦,问题还是会经常存在,但是我们会不断测试优化我们的用户界面,尽可能地把问题数量降到最低。当我们首次推出服务时,我们只有100个beta用户,他们每天会给我们提出70-80个客户支持问题,而现在,我们的用户数量超过4万人,但每天平均只处理40个客户问题,而且80%都通过电子邮件搞定,每个问题的解决时间大约在1到2分钟,90%的问题都和预售有关。那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l 你不需要像Zappo公司那样,把客户服务做的面面俱到,因为所有公司都渴望做到那种程度。定价模式: 在不“吓跑”客户的前提下,如何给你的服务提价我们使用了多层定价结构,每月500分钟服务起步价是9.95美元,然后是每月1万分钟服务,价格为199.95美元。几乎每一家软件即服务初创公司都采用了分层定价策略,我们也不例外,一样遵循了行业规则,干嘛非要去改变这个行业规则呢,对吗?错!当 我们看到自己的客户转换率,注意到人们在支付页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他们会犹豫不决,最后很多人放弃了购买我们的服务。长话短说,我们了解到很多人不愿意成 为付费用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该选择购买哪种价格的服务,于是我们和客户进行了交流,然后经过研究,推出了每月19.95美元,不限通话时长的套餐服 务,于是我们的客户转换率大幅提升了。那么对于那些之前每月支付9.95美元的客户来说,我们不等于把他们的费用给提高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并没有提高他们的价格。实际上,通过和客户沟通,我们发现新的定价策略为客户带来的附加价值更高。那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l 你要把客户看做是你公司的小投资人,有时为了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他们略微受到些"损失",其实没什么关系——前提是他们需要更多的附加价值。结语一家白手起家的初创公司,没有依靠投资人,也没有员工,在六个月时间里月收入超过7.5万美元,这一切听上去的确很酷。但其实,我们试验了一万次,犯过9997个错误,但是上面这三个方法却帮助我们成功